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正在珠峰地区进行。新华社记者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采访到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员苏涛,下面让我们和他一起探寻珠峰地区古生物里的“独特密码”。
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生物群复原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员苏涛说:“我们这支队伍主要在珠峰地区开展古生物的野外科学考察。第一次科考的时候,科考队员在珠峰地区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古生物的成果。珠峰这个地区,对于古生物科考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珠峰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是认识喜玛拉雅山脉形成、演化的关键区域。那么我们古生物化石,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就是有什么样的环境,它会塑造什么样的生物。”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员苏涛在珠峰登山大本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据苏涛介绍,现在的珠峰大本营所在地,如此高海拔、高寒的一个区域,它是长不出来树的。然而从古植物的角度来看,在大概一千多万年前,这个区域曾经有着非常茂密的森林,正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导致了环境的巨变。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古生物科考分队在珠峰地区开展野外科考活动。采访对象供图。
苏涛说,他们的团队想通过植物化石去认识青藏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多样性是怎么变化的。
“前几天我们发现了一套地层,大概是有几百万年。我们讲的地层,看到的是一个剖面,能看到裸露在外面一层一层的。那么它里面的岩石它有一些变化。在这套地层里面发现了一些水生的植物,它保存得还比较好。还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叶子比较小的一些植物化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是说那个地方在当时应该是海拔不会太低,比较高海拔一点的植物它一般叶子相对说会比较小。但是它有森林,肯定跟现在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你亲自看到那个化石的时候,再看周边的环境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强烈的反差,为什么当时会长这些东西?那么现在为什么就消失了?什么原因?这就是什么叫‘沧海桑田’。”
古生物科考分队在珠峰开展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研究员苏涛(左一)与队员在山中寻找避风处露营。采访对象供图。
苏涛说,古生物这个学科虽然带个“古”字,其实无论是从理念还是研究手段来说,这个学科都是非常先进的。
“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化石,它是可能埋在里面了,怎么办?我们把它敲开行不行?敲开可能就碎掉了。不能敲开它,我们就只给它做个CT了,分辨率更高的一个CT。我们现在用了无人机,这一块儿我觉得还是对我们科考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通过无人机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清楚我们研究的这个地层的情况。”
“每次来青藏高原都有一些收获,这其实也是我们野外考察的一个乐趣。说苦还是乐,我觉得这个真的是一个乐趣。”
记者:索朗德吉、洛卓嘉措、朱聪、陈泽鹏
海报:聂毅
编辑:吴炜玲、董琳娜、熊洁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