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汉乐府诗中的一首相和歌,也就是两人唱和的歌曲。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此诗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和地点,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列,描述鱼儿嬉戏的情景。全诗格调清新活泼,诗人运用比拟、移情和复沓等语言表现手法,为我们营造出了江南水上采莲的优美意境。今天解读和品读这首小诗,真的是一不小心被我们的汉语古诗词给美到了,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沁人心脾!
(资料图片)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上阕: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大概泛指现在的长三角地区。
可:可以,助动词。
采:采集、采摘,动词。
莲:莲子,名词。
江南可采莲:我们江南又到了可以采摘莲子的快乐时光啦!
何:多么,感叹副词。
田田:硕大的,形容词。名词叠字使用,用作形容词。
传统知识分子对于“田田”这两个字的解读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莲叶新鲜碧绿貌”,有人认为是“莲叶长得茂盛相连的样子”,其实都不对,或者说是不准确。
在这里用科学的语法学和语法学知识对这一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处“田田”的词汇进行解读:“田”的意思就是它的本义,农田、田地,但是,这里的“田田”是形容词性结构,是名词叠用,用作形容词。对于这种构词法形成的新词汇,它的语义有两种可能,一是直接使用名词原来的意思,只不过把这个意思形容词化,另一种情况就是借用该名词原来语义所能呈现的最大的特点,并把它形容词化使用,比如这里的“田田”,农田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农田最大的特点就是面积大,农田都是铺展开来的,一片一片的面积都很大,所以,这里的“莲叶何田田”,描述的是初秋荷叶铺展开来都非常硕大的景色。也就是说,此时池塘里荷叶的特点有很多,但是,诗人注意和留意到的只是荷叶的硕大。
此外,这里作者为什么会想到使用农田来感叹荷叶的大呢?其中引起这种联想的媒介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作者看到大大的荷叶而联想到农田,然后又反过来使用农田来形容荷叶的大呢?因为江南的农田都是水田,如下图所示,都是成片的水田间隔成一块块小水田,这跟荷叶上面长满脉络非常相似,然后田里都是灌满水的,然后青绿的稻子长在田地里,这与荷叶漂浮在水里又非常相似,所以,作者才会想到以水田之广大来比喻荷叶之硕大。而且,等到采摘莲子的时节,基本上已经到了莲子面积最大的时候,到了这个时节,不可能再继续生长变大了。
莲叶何田田:水面上的荷叶都是多么的硕大呀!硕大的荷叶,预示今年年景不错,肯定能采摘到很多很多个头很大,而且非常可口的莲子。所以,这句感叹体现的是作者内心非常开心的愉悦心情。我们读诗就是要品读到这种程度和这一步,先是要搞清楚作者写出的这句话是如何写出来的,描述的是什么,然后要能够体会到作者脱口而出这句诗之时的内心感想。
鱼:鱼儿,名词,而且是复数名词,肯定不是一条鱼儿,而是三五条鱼儿,三三两两的鱼儿。
戏:游戏、玩耍,动词。
间:中间,名词。
莲叶间:莲叶之间,莲叶中间,前面的名词“莲叶”,用作形容词来修饰后面的名词“间”,这与英语中的名词用作形容词来修饰名词是相同的情形。此外,莲叶间,这其实就是古汉语中的地点名词直接用作地点副词的情形,它是副词性的,真正的意思是“在莲叶间”,这种表达方式和英语中的情形也是完全一致的,也都是在遵循着相同的词性转换方式,而进行的句子表达。
鱼戏莲叶间:三三两两的鱼儿,成群结队的在莲叶间游来游去,游戏莲叶间。前面两句是诗人在岸上走过来时看到的景色,而“鱼戏莲叶间”则是她们在小船上采摘莲子时所看到的景色,说明此时已经从岸上来到了水上。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而且,诗人眼中的鱼儿之所以如此欢快,是因为诗人自己内心此时的情绪就是如此的欢快。当诗人把自己的这种欢快的情绪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之后,就可以感染世世代代有幸读到这首诗的人,因为我们喜欢被这种语言作品所感染,所以,我们喜欢品读诗词。
下阕: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在乐府诗的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所以,“鱼戏莲叶东”四句,很可能为和声。此诗的前三句可能为一人领唱,后四句可能是你一句我一句分开的和唱,模仿众人采莲时的情景,有人说鱼儿在莲叶的东边戏水,另一人则说鱼儿也在莲叶的西边戏水,下一人说,莲叶的南边也有鱼儿在戏水,最后一人说,我们莲叶的北边也是鱼儿戏水的。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这首诗上阕的描写本来就比较简单,但是,下阕阕更加简单,与《诗经》中的很多简短且复沓的诗篇非常类似。此处这种如此简单的重复,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一种简单且欢快的心情,这也符合汉乐府诗的特色,这种诗歌演唱的时候,都是配上轻快的音乐,而且,还要有舞蹈相伴的,此时再配上模仿鱼儿调皮地游来游去的舞蹈,其妙趣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这是一首汉乐府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关于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通过汉代的乐府流传下来的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这首关于采莲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硕大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生动的场景!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欢愉,这就是这首诗歌历经两千多年,流传至今,而且,至今依然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它不朽的魅力所在。
莲子采摘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每年的7/8月份左右,这个时候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夏季荷花开得非常的茂盛,而在最茂盛的时候莲子的质量也是最好的时候,所以,这首诗肯定也是在夏天创作的。在这寒冷的初冬时节,品读过这首诗之后,仿佛一股夏天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而且,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盛夏时节,暑气未消的炎热,汗涔涔的短袖,小贩们在街头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眼前,鼻尖仿佛又嗅到了夏日午后独有的气息。而且,诗中作者那愉悦的心情,去摘莲子时在岸边迈着的那轻快步伐,面对丰收的喜悦,在小船上勤快地采摘的高兴,看到水中鱼儿游来游去的欣喜,仿佛都在自己头脑中经历了一遍,自己的心情也一下子轻松愉悦起来,这种精神享受就是我们很多人喜爱诗词的最大的原因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给今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和优秀的文学诗篇,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让我们可以做到“学兼天人,汇通古今”。我们今天讲解的这首小诗就是中华文明中的沧海一粟,虽然短小,但是,却可以用来滋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那美好的心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