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让特殊孩子平等享受文化艺术之美

来源:解放网时间:2023-04-25 18:15:43

上海博物馆例行闭馆期间迎接40位听力障碍、智力残疾和脑瘫学生走进博物馆

让特殊孩子平等享受文化艺术之美

■本报记者 简工博


(资料图)

“大家看看这幅画,画里是阴天还是晴天?”站在约翰·康斯特布尔的画作《史特拉福磨坊》前,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工作人员李宏洁向一群孩子提问。

“是晴天,因为天上的云很亮!”“水上的倒影在发光!”此起彼伏的抢答声,让人忽略了这群孩子有些特殊:有人坐在轮椅上,有人需要依靠着志愿者,还有人一边看画,一边看向李宏洁身边的手语翻译唐文妍。

昨天下午,周一例行闭馆的上海博物馆开门迎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来自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40位听力障碍、智力残疾和脑瘫的学生。

“艺术对所有人是平等的。”学校学生管理中心主任张宇希望,当这些特殊孩子出现时,其他人只需要做到“平等”二字。

艺术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3时许,40位孩子被分成三组,从不同动线开始参观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一群孩子环绕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的《咖啡厅演奏会的一角》,讲解员在手语翻译的配合下,开始向孩子们提问,引导他们的目光从舞台上翩然起舞的女郎,到女招待手中的杯子,再到画面露出一角的大理石桌,看遍画中细节。

有孩子对大理石桌上的杯子提问:“为什么这里面是褐色的?”“很多人以为是黑色,但你看出了跟黑色不一样!”讲解员赞扬了提问孩子的细心,解释了画中地点是咖啡厅:“大家在咖啡厅相聚,舞台上有人跳舞,台下有人演奏大提琴,画里人们已经越来越靠近我们现在的生活了。”照相机、电灯发明之后逐渐兴盛的印象派画作特色,被这样具象地讲给了这些孩子听。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工作人员杨烨旻介绍,接待这批特殊孩子之前,上海博物馆与学校进行过数次沟通,调整了导览的内容和重点,“更倾向于互动,减少专业名词,增加画面、色彩和故事的内容”。据悉,上海博物馆的美育大课堂原本就为健全中小学生推出导览服务,加之一直以来的无障碍服务基础,“导览讲解内容我们只进行了微调”。

站在扬·戈塞特《年轻公主》前,李宏洁介绍了调整的细节:“针对有美术基础的观众,我会介绍画中光线落在人物肩膀,再反射到腮帮,以凸显人物的立体感;但对这群孩子,我重点放在画的内容和故事上,比如画中人的服装有很多珍珠,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而她手中的浑天仪上下颠倒,暗示公主的家族政权被颠覆了。”

“艺术对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张宇表示,任何孩子都有追求美的需求,“比如一幅画画得像不像,颜色搭配起来漂不漂亮,不管是健全孩子还是特殊的孩子,对艺术都可以有直观的感受”。

“孩子的反响出乎意料”

尽管在这次珍藏展上做过数回讲解,但李宏洁是首次为特殊的孩子服务。事先她曾想过减少互动内容,没想到孩子们的反馈“出乎意料”,许多孩子不仅提问积极,遇到喜欢的内容还会举起大拇指“点赞”。

在画幅巨大的安东尼·凡·代克的《约翰·斯图亚特勋爵与其兄弟伯纳德·斯图亚特勋爵》前,有孩子注意到画中弟弟露出的手指:“他这只手没有手套,是脱掉了吗?”这让李宏洁感叹,“这些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非常强烈”。

导览之前,唐文妍也曾与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建议降低讲解的专业程度,增加更贴近生活的内容。尽管已熟悉展品,她偶尔也会被孩子的提问“难”住:“孩子们非常活跃,他们的好奇心应该被满足。”

除了邀请特殊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也会走进校园。杨烨旻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前的忐忑心情,和李宏洁一样“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

“真正走近这些孩子才发现限制都是自己臆想的。”杨烨旻发现,这些特殊孩子或许在某些方面反应不如健全孩子快,但能感受到他们非常投入,一直力所能及地交流反馈。“他们需要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走进来。”

来自AMD半导体公司的20余位志愿者陪伴在孩子身边。驻足名画之前,推着轮椅的志愿者们会蹲下,和孩子视线持平。张宇每次活动后都会询问志愿者的感受,不少人和杨烨旻一样,“这些孩子有让人惊喜之处”。

“参观博物馆,是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是让更多健全人跟他们沟通、互相了解。”张宇表示,希望社会对这些孩子和家庭做到平等:“不管在展馆里,还是在马路、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要用异样眼光看待他们,甚至不用过于关注,除非他们有需要时再提供帮助。普通就是最好。”

让他们敢于走进博物馆

目前,上海博物馆已与上海多所特殊学校建立长期联系,有适合特殊同学观看的展览,会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给学校。杨烨旻说:“所有人都有欣赏美、欣赏艺术的权利。”

在上海博物馆推出的首个手语导览视频《如何参观博物馆》里,唐文妍在馆内穿梭,介绍空间分布和各项基本服务设施,特别介绍了无障碍通道与升降电梯,用手语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参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方法”“参观博物馆需要怎样准备”等问题。除了手语导览、无障碍微课等线上资源,上海博物馆还推出《无障碍探索手册》,免费送到上海各个特殊学校。此外,此次收费的珍藏展对残疾人免费开放。

尽管博物馆和学校都鼓励特殊孩子走进博物馆,但记者从部分特殊家庭家长处获悉,尽管博物馆这样的场所因其人文属性,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已有不少突破,但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不能只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午时分,记者在上海博物馆外的武胜路上看到,人行道被三条隔离杆分成三段,无障碍通道勉强从中间通过,但不时有非机动车驶过。

4月23日刚刚举办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上海展览中心外,原本宽阔的延安中路人行道一侧停满了共享单车,大量挤压在无障碍通道上,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鱼贯而过。记者询问一名将非机动车停在人行道中间的外卖骑手为何不将车停在上海展览中心门前,他回答“那地方有人管”。

而在中华艺术宫旁的世博源数条人行道上,几乎都被各类随意停放的非机动车挤占,还有大量非机动车压着无障碍通道骑行。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一些市民希望加强执法力度,夯实无障碍环境,“很多部门和机构都进行了很有意义的尝试,虽不可能一下做到完美,但是不断尝试可以让我们寻找到更好的道路,让所有人都可以更平等地接触和享受上海城市之美”。

(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